1. 根据实际使用工况确定蒸汽疏水阀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差。蒸汽疏水阀的入口压力是指由于蒸汽压力的波动或温度调剂阀的节流,蒸汽疏水阀入口处的最低工作压力;蒸汽疏水阀的出口压力是指蒸汽疏水阀后可能形成的最高工作背压,当排入大气时,实际压差按蒸汽疏水阀入口压力决定。
2. 根据蒸汽供热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凝结水量,乘以选用修正系数k,然后按照蒸汽疏水阀的排水量进行选择。
3. 凝结水量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
(1) 管线运行时产生的凝结水量Q=q0L(1-Z/%)(kg/h),此公式中:
Q:凝结水量(kg/h)
q0:光管产生的凝结水量(kg/h)
L:疏水点之间的距离(m)
Z:保温效率(%)
(2) 蒸汽加热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凝结水量Q=VrC△T/Ht,此公式中:
Q:凝结水量(kg/h)
V:被加热物体的体积(m3)
r:被加热物体的密度(kg/ m3)
C:液体的比热(kcal/kg.OC)
△ T:液体温升(OC)
H:蒸汽潜热(kcal/kg)
t:加热时间
4. 下表1中推荐了常见使用工况的选用修正系数K的数值,供用户参考。
5. 各种类型的蒸汽疏水阀结构及原理有所不同,性能液不尽相同,在选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择不同的蒸汽疏水阀。
疏水阀选用修正系数K推荐表:
供热系统 |
使用状况 |
K |
分汽缸 |
在各种压力下,能快速排出凝结水 |
3 |
蒸汽主管 |
每100m长度直管,控制阀前、向上拐弯前或主管末端等处 |
3 |
支管 |
支管长度大于或等于5m处的各种控制阀前 |
3 |
汽水分离器 |
在汽水分离器的下面 |
3 |
伴热管 |
在小于或等于50m处 |
2 |
单路盘管加热(加热液体) |
快速加热 |
3 |
不需快速加热 |
2 |
多路并联盘管(加热液体) |
|
2 |
暖风机 |
压力不变时 |
3 |
压力可调时 |
0~0.2Mpa |
2 |
0.2~0.6Mpa |
3 |
烘干室(箱) |
压力不变时 |
2 |
压力可调时 |
3 |
溴化锂制冷设备蒸发器的疏水 |
单效,压力小于或等于0.1Mpa |
2 |
双效,压力小于或等于0Mpa |
3 |
浸在液体中加热盘管 |
压力不变时 |
2 |
压力可调时 |
≤0.2Mpa |
3 |
>0.2Mpa |
5 |
虹吸排水 |
2 |
夹套锅 |
必须在夹套上方设排气阀 |
2 |
单效多效蒸发器 |
凝结水量 |
<20t/h |
2 |
>20t/h |
3 |
层压机 |
应分层疏水,注意水击 |
3 |
消毒柜 |
柜的上方设排气阀 |
3 |
回转干燥圆筒 |
表面线速度 |
V≤30m/s |
5 |
V≤80m/s |
8 |
V≤100m/s |
10 |
二次蒸汽管 |
管体直径应保证二次蒸汽V≤5m/s,且管体上部应设排空气阀 |
3 |
各种蒸汽供热设备推荐采用的疏水阀形式:
蒸汽供热设备 |
推荐使用的蒸汽疏水阀形式 |
蒸汽主管、伴热管、蒸汽夹套 |
膜盒式、浮球式 |
汽水分离器 |
浮球式 |
暖风机、热风机组 |
浮球式 |
采暖用散热器 |
波纹管式、双金属片式、膜盒式 |
换热器 |
蒸汽进口装有温度调节阀 |
浮球式 |
蒸汽进口不装温度调节阀 |
双金属片式、浮球式 |
蒸发器 |
浮球式、敞口向下浮子式 |
夹套锅 |
双金属片式 |
浸在液槽中加热盘管 |
蒸汽进口装有温度调节阀 |
浮球式 |
蒸汽进口不装温度调节阀 |
双金属片式、膜盒式 |
滚筒烘干机 |
浮球式(带防汽锁装置)、双金属片式 |
熨平机 |
倒吊桶式、双金属片式、膜盒式 |
干洗机 |
倒吊桶式、双金属片式、膜盒式 |
烘干室(箱) |
浮球式 |
消毒器 |
浮球式 |
硫化机 |
浮球式、敞口向下浮子式 |
层压机 |
膜合式、双金属片式 |
低于大气压力的蒸汽供热设备 |
泵式疏水阀 |
|